以 评 促 建          以 评 促 改          以 评 促 管          以 评 促 强

首页 > 学校自评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之七】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育人为本,创新驱动,筑梦科技,共绘卓越蓝图
作者:谭延亮    日期:2024-09-06   点击:

编者按: 凝心聚力开新局,砥砺奋进谱新篇。近年来,学校党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答好“教育强省,衡师何为”的时代答卷。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学院、各部门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育人为本,创新驱动,筑梦科技,共绘卓越蓝图

15C24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所在的理科三号楼

一、学院简介:历史积淀,起航新程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曾用名物理科、物理系、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1999年起招收本科生,201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在校学生19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为教育部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与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物理学是湖南“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经过60多年的办学积累,学院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8年5月,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这是学校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办学层次获得提升,标志着学院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从此迈向新台阶。2018年10月物理学科获批为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2023年10月,物理学科增列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学院重视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光学、凝聚态与材料物理、光电材料与器件、检测技术及自动化等主要研究方向。学院现有物理学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省重点实验室、光电调控与检测技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微纳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铀矿勘查技术省工程研究中心、光学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光电信息技术湖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以及校级平台十余个。在校企合作方面,学院拥有衡阳师范学院与深圳乐航科技联合共建智能电子实验室、衡阳师范学院与北方光电信息联合共建的智能控制实验室等实验室十余个。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目前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群体和创新团队各1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教授18人(外聘6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36人,获博士学位教师52人。其中,省杰青1人、省青年芙蓉学者1人、湖湘青年英才1人、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省青年教学能手1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2人、校湘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校英才计划支持人选13人、校青年骨干教师12人、校十佳授课老师11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290万)等国家级项目近40项,省杰出青年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项目近60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2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省专利奖1项;与其他高校合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多篇;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0多项。

学院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光学》课程被确定为湖南省精品课程、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量子物理学》《中学物理实验研究》《单片机应用技术及实验》《盖革-米勒计数器和放射性衰变统计规律验证虚拟仿真实验》等5门课程获批为省级一流课程。建有湖南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电子信息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与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物理与电子信息虚拟仿真实践中心等省级质量工程10余项。学院教师先后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学院教师主编教材8部,出版专著3部。

914FA

▲物电学院部分学科平台

68A6E

▲物电学院获得的部分教学成果奖

CD7D1

▲物电学院教师入选省级人才计划的部分证书

二、培养模式:理工交融,创新驱动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理工结合”的办学思路,立足于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型学院办学定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探索和积累,在师范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社会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院不断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与创新能力培养。学院不仅注重传授前沿的物理学与电子信息技术知识,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设立创新实验室、科研项目参与、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理工融合,拓展人才培养口径

学院现开设物理学类和电子信息类两大类专业,前者为理学,后者包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二个工学专业,其中物理学为师范专业。学院物理学科实力强,电子信息类学科属学院新兴学科;理工结合,促进了学科交叉,加速了学院学科发展。学院将专业之间互相促进、融合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思路,利用理学优势强化工科专业的数理基础教育,利用工科资源加强理科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拓展了师范人才与理工科人才培养的口径。在组织实施师范技能训练、理工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注重以多学科融合创新的理念为引导,进行跨学科组建学生创新团队和教师指导团队,实施理工教融合来培育教学及科研中的创新点,引导学生从简单到综合、从基础到前沿、从理论到应用开展一系列跨学科联合的创新项目研究,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院一直非常重视服务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不断强化学院与企业和各类中学之间的联系,为我省及全国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为企业专门技术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应有贡献。近3年,学院先后建立了1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研基地和1个现代产业学院,并聘请了企业和中学的一批专家作为学院客座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通过与企业和中学合作,给学生也提供了更多锻炼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竞争力。学院还充分依托科研优势和学科竞赛优势,将科学研究、常规教学、学科竞赛三个方面和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结合,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近三年学院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奖,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探索创新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公司在学校设立专业奖学金、建立实验室,拉近了学校与企业之间距离。学校委派本专业教师到企业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挂职锻炼期间,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熟悉公司产品制作流程,提炼小项目,指导在校学生的科技创新和毕业设计。我校设立了自然科学产学研合作类项目,推进与合作企业的产学研用结合,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增强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65666

▲学院入选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一批合作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左);学院“智能技术实验室”(右)

97D0F

▲学院校企合作典弄案例

三、课堂革命:教改引领,竞赛育才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院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如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学院还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融入课程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5A4E1

▲李志强教授信息化教学全校示范课(左);物理系主任唐世清教授在湖南省物理学会高师分会2024年年会上分享我校物理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果(右)

学院一直积极探索集中教育实习的新模式和新途径,通过“中心突出、深度融合、三方共赢”的“大实习观”,指导学生深入基层学校开展教育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教学能力,还能够深入了解基层教育的现状和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优秀教师,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开办物理学师范专业卓越教师实验班。卓越教师实验班的开办,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次积极探索。通过实践和总结,可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714B3

▲学院物理学专业卓越教师实验班开班典礼

E86B2

▲《中国教育报》报道学院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与建设实践情况

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研促教,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学院积极调整教学课程,使相关课程开设时间与竞赛时间相衔接;举办院赛、校赛选拔,让学生一起学习,互帮互助,共享知识与技能,共同进步与提高。将竞赛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结合,实现了“学赛结合”、教学相长。2022-2024年,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41项,省级竞赛奖项119项,如2022-2024年连续获第七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实现学校0的突破)、第八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第九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2023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实现学校0的突破)、二等奖1项;2022年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第七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一项;第七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一项;雷锋家电工作室2021年获“第三届湖南省大学生社团就业创业能力挑战赛百强社团”称号;145人参与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8人。

69DB3

667BE

6B5CC

CCF28

▲本科生参与的学科竞赛的部分获奖证书

四、实践育人:知行并进,服务社会

实践教学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途径,一直是学院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精心构建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训+创新实践”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覆盖了课程实验、专业实训、毕业设计等校内教学环节,还延伸至学科竞赛等更高层次的实践探索,为学生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创新的完整学习链条。

为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学院依托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调查、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如雷锋家电下乡村、下社区义务家电维修,乡村支教、五四祭英烈扫墓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等,让青年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持续加强“雷锋家电”工作室实践品牌建设,突出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学院雷锋家电工作室自1982年创办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工作室一直以践行雷锋精神为己任,四十多年来,始终不忘践行雷锋精神初心、牢记志愿服务社会使命,创办至今累计注册志愿者22352名,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3期,累计义务维修电器6万余件,团队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2万个小时,服务人次超过10万人,传播雷锋精神影响上百万人,服务和影响范围涵盖整个衡阳市及周边地区。雷锋家电工作室实践育人在培育学院大学生理想信念、品德修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专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成绩。雷锋家电工作室近年来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8项,包括2024年全国高校“百强社团”、团中央2023年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团中央2022年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9年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2017年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报道奖。“雷锋家电”的优秀事迹被中国教育报、央广网、人民网、光明网、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媒体报道十余次。

F4F16

▲《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我校雷锋家电工作室志愿服务工作

69317

▲1982年雷锋家电工作室成立时照片(左);雷锋家电工作室获湖南省第三届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右)

65F09

▲雷锋家电工作室下社区活动

为落实“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科普教育,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物电学院组建科普宣讲团队,走进衡阳市区及边远的农村中小学开展了“进学校、撒种子”的科普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展演。团队开发基于大气压强知识的“吸水的杯子”“神奇的密封瓶”“虹吸的奥秘”系列科学小实验展演。让孩子们能够亲自参与、体验实验,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动手实验,拓展科学知识边界,增强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E5E25

▲ 本科生深入中小学开展“进学校、撒种子”的科普教育活动

五、思政育人:立德铸魂,润物无声

近年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依托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平台,从顶层设计到课堂实践进行了有效探索,逐步摸索出一条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的路径,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学科育德、学科育人的功能,形成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成效,引领学生的成长。

(1)学科教师承担省级课程思政课题4项。学院鼓励教师积极从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2020年度,张登玉教授的“地方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推进路径与策略研究”、唐世清博士的“《光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2个项目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立项。王友文教授的“面向课程思政的地方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电磁学为例”,王一成博士“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2个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项目获批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将课程思政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学院目前拥有《光学》《量子物理学》《中学物理实验研究》《单片机应用技术及实验》《盖革-米勒计数器和放射性衰变统计规律验证虚拟仿真实验》等5门省级一流课程,课程类别包含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这些课程均讲课程思政作为重要内容予以重点建设。课程组还集体讨论,明确相应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相结合。团队发挥物理学科发展的辐射性,以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为导向,促进了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光学》《电磁学》《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系列本科特色课程,实现了团队教学的主干课程从“理论”、“实践”、“技术”的层层深入。团队的最大特色是教学科研相长、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学科团队齐抓共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思政作为重要工作,“一盘棋”谋划,强调把课堂当成课程思政主阵地,把教学当成主渠道,将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各学科专业教学,渗透到每个育人环节,主动地谋划和实践,实现“课程思政”的整体化构建,发挥出课程思政的铸魂育人和科技教育作用,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始终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由于成效显著,获批省级教学团队2个,发表课程思政论文8篇。

5DEE4

▲学院获2023年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

六、育人成效:硕果累累,前景广阔

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考研升学率和就业率持续攀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学院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始终秉持着党的教育方针,紧跟时代步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衡阳,服务湖南,辐射全国。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深厚教育情怀、强烈创新意识和卓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核心使命,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行业精英与领军人物。

多年来,学院本科教育硕果累累,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他们活跃在各领域各行业的舞台上。其中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及“985”、“211”大学教授30余位。学院还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基础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包括中学书记、校长、副校长等教育管理者180余位。他们秉承学院的教育理念,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为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学院众多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担任高级管理和技术职务,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实践能力,引领行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

七、总结

从1999年升本以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突出优势。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之八】以乐立德,“三化”强能 培养“双上四会”优...

下一篇:【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之六】产学研用,培养创新型生科人才

Copyright  2017  衡阳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版权所有

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    邮编:421002